114小说网 > 愚孝男他重生了[七零] > 第一百五十七章

第一百五十七章

作者:左木茶茶君返回目录加入书签投票推荐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全职艺术家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总裁爹地,妈咪9块9!暖婚33天

一秒记住【114小说网 www.114xs.net】,精彩小说无弹窗免费阅读!

    第一百五十七章

    这快过年了, 他们也给外面的孙玉兰等人寄了些东西出去。孙玉兰生了个男娃,伺候完她月子后, 孙母便回来了, 孙父一个人在家她也不放心。

    杨继西和孙桂芳虽然经常去看孙父,但是孙母还是很惦记老伴儿的,有时候做噩梦, 梦见孙父在家出了事儿, 外人没有发现,然后就这么死了, 她吓得第二天赶紧让孙玉兰给杨继西铺子上打电话, 让他们去看看孙父有没有事儿, 这种情况发生了好几次呢。

    今年过年杨继西一家人商量后, 把孙父和孙母接到家里一起过年了。

    因为孙母去城里照看孙玉兰的原因, 今年孙父家没有养猪, 倒是养了不少鸡,都已经宰杀好寄过去了,家里就留了三只鸡过年, 来杨继西这边时, 三只鸡都给背了过来。

    孙桂芳都不知道说他们什么好, 但见二人神采奕奕地和杨二爷爷他们说话, 孙桂芳咽下想要念叨的话, 和杨继西去忙年夜饭了。

    今年祭祖改在中午,所以晚上他们是在自家吃饭的。

    孙母跟杨二奶奶他们说起自己在外面看见的稀奇东西, 以及遇见的奇葩人。

    “就说对面住着的那姑娘, 她婆婆不知道从哪里弄来的生子汤, ”孙母一脸嫌弃,“其实就是香灰加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非要那姑娘每天早晚都喝,结果把人喝到了医院,还吊了几天水呢!”

    杨二奶奶听得眉头紧皱:“她男人就不帮着点?”

    “忙着呢,一年也不在家几回,我看不过眼说了那人几句,嘿哟,她还指着我的鼻子骂我是乡下来的,没见识。”孙母冷哼一声,摆出当时怼人的模样。

    “我特别大声地说道,我是乡下来的,可我都知道这玩意儿不是给人喝的,你这个城里人倒是比我这乡下来的老太太还要迷信和无知!她气得要死,还想和我干架呢!”

    “说得好!”杨二爷爷大声道,“最后干架了吗?”

    杨二奶奶瞪了他一眼,杨二爷爷挠头,他就是好奇这个嘛。

    “没,秦远刚好回来了,挡在我面前厉声说了她几句,她骂骂咧咧地就关上门了,不过我走的时候那姑娘的娘家人把她接走了,还说那老婆子不回家去,就让他们离婚啥的。”

    杨二奶奶又说起离婚的事儿:“真是时代不一样了,现在的年轻人啊,结婚结得早,吵架在气头上的时候,离婚两个字是随时挂在嘴边,一时气急,就把婚给离了.......”

    “是啊,之前洪招娣离婚,那可是咱们镇上第一个提出离婚的女人,惹得好些人议论呢。”

    杨二奶奶感慨了一句。

    “不过过得不好,离婚也是好的,就说我们这辈人吧,跟了一个人,不管他啥样,都咬牙把日子过下去,这日子过得还不错的,那还行,可要是遇见个不是个东西的,那日子就难过咯。”

    “可不,就说石桥头那边姓柳的那家,她男人就爱打人,年轻的时候她大着肚子呢,孩子都被打掉了,造孽哟。”

    听她们说起婚姻的各种不幸,杨二爷爷和孙父对视一眼,接着二人同时起身去旁边找杨大爷爷说话去了。

    而杨大奶奶这会儿也跟着过来和她们凑在一起说话。

    “妈妈,我的米花没有了。”

    团团端着小碗进灶房对孙桂芳说道。

    “妈妈看看,”孙桂芳弯下腰,见团团碗里一颗米花都没有后,又给她舀了半碗,“不能吃太多了,晚上还要吃饭呢。”

    “好。”团团心满意足地端了出去,平安和嫣嫣坐在堂屋正在解一道数学题,团团把碗放在桌上后,向嫣嫣伸出手:“姐姐,我要坐上来。”

    嫣嫣轻松地将她抱起放在高凳子上,平安看了团团一眼说:“不要往后仰啊。”

    “知道。”团团安安静静地吃自己的米花,福娃过来找她玩儿,团团就把米花分给他吃。

    福宝过来找嫣嫣,见他们在做题,也凑了过去。

    杨继东那边的晚饭做好了,狗蛋就站在自家堂屋门口大喊福娃,福娃听见后便小跑回了家。

    狗蛋见福宝从那边堂屋出来,便又喊着:“福宝,过来吃饭!”

    福宝大声回着:“不了,我回家吃!”

    杨老婆子闻言立马道:“她不来就算了。”

    狗蛋无奈地看了她一眼:“奶啊,这可是您亲孙女。”

    “我孙女孙子这么多,不差这么一个。”杨老婆子的话让毛蛋和福娃都看了过来,见三个孙子都满脸不赞同,杨老婆子也不再说话,转身进灶房看沈凤仙他们做饭,可别太浪费油了。

    “我可算知道月华姐姐她们为啥不爱来我们家了。”福娃道。

    “要是我,我也不爱来。”毛蛋往嘴里塞了几颗米花。

    狗蛋没说话,双手环胸看了看他们家,其实他们家人也挺多的,可总觉得没有大爷还有二爷家热闹,或许是因为人心不齐吧。

    吃过晚饭,一行人来杨继西家看电视,春晚啊,这可是一年最热闹的时候呢。

    因为院子里冷,所以杨继西尽量让来的人都进屋子里看,好在这边来的人不是那么多,把吃饭的大桌子搬开后,倒是都能坐下了。

    石头今年也回家了,他坐在弟弟妹妹中间,前面是二娃和团团。

    大年初一,杨继西和孙桂芳给长辈还有孩子们发红包,孙母和杨二奶奶他们也给孩子们发了红包,团团把收到的红包全部放在杨继西给她做的小箱子里面。

    康嫂来找孙桂芳,说起石头的婚事:“他都这么大了,我想帮着相看,又怕孩子自己有主意,他们这一代和我们那会儿不一样,想自己谈。”

    “那就问问呗,看看石头咋想的。”

    孙桂芳笑道。

    “就怕他搪塞我。”

    “石头不是那样的孩子,再不成,请大娘问。”

    “欸。”康嫂双眼一亮,回去跟杨大奶奶说了,杨大奶奶笑眯眯地去找石头。

    石头正在和狗蛋家和他下象棋,杨大奶奶让乐乐把他喊回来。

    乐乐跑过去道:“哥,奶奶找你有事儿。”

    “那我待会儿再过来。”

    石头也没想让杨大奶奶等,便对狗蛋道。

    “去吧去吧。”狗蛋正不知道下一步棋该怎么走呢,听到后赶紧跑了。

    “石头啊,你也老大不小了,队里和你差不多大的,人家孩子不是两个也有一个了,你咋想的?”

    杨大奶奶问道。

    杨大爷爷在一旁盯着石头看。

    石头脸一红:“我听你们的。”

    这是心里没人的意思啊,二老也高兴:“那就趁着你在家,咱们相看相看,这要是对了眼,那就谈谈。”

    石头点头:“好。”

    狗蛋得知这事儿后,赶紧跟杨老婆子他们道:“你们可别插手我的事儿啊,我心里有人,早晚把她带回来给你们做孙媳妇!”

    杨老婆子闻言不乐意了,她对自己谈对象这事儿非常抵触,比如杨继北,比如杨继西。

    “正经人家的姑娘,怎么可能没跟父母打招呼,就随便和人谈对象的?你现在是老师,可别瞧上些不三不四的人!”

    狗蛋翻白眼:“现在是啥年代啊?你们那会儿是啥年代?这没有可比性啊,我是老师,所以我的思想也在变化的,你们尽管放心,都是好青年,不是啥不三不四的人。”

    “那也不行。”杨老婆子气呼呼的。

    沈凤仙见不得她这么说自己儿子,于是和她怼上了,结果二人就吵了起来。

    好家伙,杨老婆子说不过她,就立马开始翻旧账,沈凤仙一听你还敢给我翻旧账,于是翻得比她还要厉害,这就吵起来了。

    孙母和杨二奶奶这边刚把烧烤架子给洗干净,就想着孩子们早上说想弄烤鱼时,结果刚把架子摆在院子里,就听见那边传来激烈的争吵声。

    “这咋了?”

    “走,过去瞧瞧。”杨二奶奶拉着孙母就往那边走,路过杨大奶奶家门口时,还把杨大奶奶喊上了。

    孙桂芳不放心她们,便跟了上去。

    杨继东和狗蛋一个拉着一个,可也管不住她们的嘴啊,杨老婆子吵不赢就开始哭,沈凤仙想着以前自己受过的委屈也开始哭。

    听得大伙儿都不知道怎么劝了。

    沈凤仙见杨老婆子抚着心口说难受,她狠狠一抹眼,大声道:“本来我们都准备在外面买套小房子,把孩子们接出去过的,可一想到你们也不容易,就消了念头,既然你这么看不惯我,那还把话放在这了,明儿我就带着孩子走!”

    杨老汉和杨老婆子哪里听得住这个话,拉着杨继东接连追问,杨继东被他们吵得心烦,干脆道:“是有这个打算。”

    杨老婆子一手捂着心口,一手指着他们,然后两眼一翻,晕过去了。

    本来沈凤仙和杨继东还以为她在装晕,可狗蛋翻开她的眼皮后发现不对,赶紧背上杨老婆子,骑着自行车赶往卫生院。

    杨继西这边的自行车都借给杨继东骑着一块儿跟着去了。

    沈凤仙失神地坐在堂屋门口,杨老汉指着她的鼻子骂:“我们好歹帮你们带大了三个孩子,你们就这么没有良心吗!要是把你娘气死了,我和你没完!”

    杨大爷爷连忙拉住他:“你不是要去镇上?你快去吧。”

    杨老汉不会骑车,他只能请队里有自行车的人把自己带到镇上去。

    “她委屈,我们还委屈呢,是她先挑起头的。”沈凤仙也有点怕她出事,但也觉得自己委屈。

    毛蛋和福娃站在她身旁,见她开始哭,便给她擦眼泪。

    结果沈凤仙这眼泪是越来越多。

    康嫂去找媒人了,所以不知道杨家大院发生这么大的事儿,等她笑眯眯地回来时,才知道杨老婆子被送到了卫生院。

    “早上送过去的,这会儿都没回?”

    现在都下午三点多了。

    孙桂芳点头:“要不就是送到县医院去了,不然不会耽搁这么久。”

    狗蛋和杨继东都骑了自行车出去的,要是回来那肯定也快,这会儿都没人回家报信,很大可能是去了县医院。

    傍晚的时候,杨继东骑着自行车先回来了,他把车还给杨继西他们时,也说起杨老婆子的病情。

    “送到县医院了,说是冠心病,这种病不能累,也不能发脾气。”

    杨二奶奶没听说过这个病,但听他这么说,有些疑惑:“你娘四十多岁的时候就没下过地了,还能累着?”

    杨继东有些尴尬地摸了摸鼻子:“我也不知道咋回事,要吊几天水,过两天就回来。”

    回家和沈凤仙这么一说,沈凤仙沉默了半晌后道:“还买房子吗?”

    “买吧,不是听人说了吗?以后外面的房子会越来越贵,咱们买了也不吃亏。”

    杨继东回道。

    “那就要花了咱们这些年攒下的所有钱了,还说给狗蛋在县里买房子呢,现在不行了。”

    沈凤仙叹气。

    “县里的房子可没有外面的房子值钱,”杨继东又道,“咱们还是按着原来的日子出去,家里有老二和老四照看,也不用担心。”

    老娘又不是他们自己的。

    “毛蛋和福娃呢?”

    沈凤仙又问。

    毛蛋和福娃听到自己的名字,毛蛋先道:“我不出去,就在家里挺好的,爷爷奶奶他们虽然对姐姐她们不怎么样,可对我们是很好的。”

    “对。”

    福娃点头。

    沈凤仙看着两个孩子,挨个摸了摸他们的头,没再说话。

    石头第二天就去相亲了,回来时委婉地摇了摇头,他们聊了几句,发现很多地方观念不和,石头觉得不适合。

    杨继西得知后跟杨继康道:“石头是大学生,就算不找个同样是大学生的姑娘,至少也得念过书的,不然两口子没话说,结婚后会有很多矛盾的。”

    杨继康一听觉得有道理,就去跟康嫂说了,康嫂又去跟媒人说,媒人却说镇上唯一的女大学生,就是月华,还有几个念初中高中的,也都是他们杨家这边的姑娘。

    男娃倒是有,可石头也是男娃。

    康嫂有些失望地回到家。

    石头想了想后说:“那就算了,慢慢来吧。”

    “也是,这个事儿不能着急。”康嫂点头,想着明儿石头就要出去上班了,便去给他炸肉丸子,让他带出去吃。

    石头走后没两天,杨老婆子回来了。

    她脸色有些苍白,说话也有气无力的,瞧着像是动了大手术的人一般。

    看见沈凤仙,她的脸色更不好看。

    因为今天就是沈凤仙和杨继东出去的日子。

    沈凤仙当着杨继西等人的面,给了杨老婆子一百块钱:“那天也是话赶话了,你们帮我们带大了三个孩子,这份情我和继东是不会忘的,这钱你们拿着用,我和继东下午就走了,过年的时候才回来,有啥事儿就给我们打电话。”

    这次杨老婆子住院和吃药的钱,全是杨继东夫妇这边给的,所以照看老人的活儿,就落在了刘香莲和何明秀身上,她们也没二话,没出钱就出力。

    给了这么多钱,杨老婆子收下后,说话也好听了些:“行了,多少年的婆媳了,我还不知道你,到了也别忘记给你二娘铺子上来个电话,我们也放心。”

    见她们还算和睦,杨继东心里也高兴,下午走的时候,杨老汉还把人送到小溪沟那边,回来时也笑眯眯的,今儿是何明秀过来做饭。

    狗蛋帮着烧火啥的。

    杨二爷爷下午也骑着自行车去镇上看铺子,至于孙父和孙母昨天就回家去了。

    到了开学日,杨二奶奶带着嫣嫣去了县里,团团则是在镇上和枣子一块儿玩儿。

    杨继西和孙桂芳把自家地里的活儿给忙完后,就开始请人摘茶,接着炒茶,然后把茶用包装袋装好,再一一送到之前需要货的地方。

    这忙完就已经快四月了,又开始锄地里的草。

    孙桂芳得空时还背着菜去县里给嫣嫣她们送去。

    见她们一切都好,孙桂芳也高兴。

    回到镇上时,发现有人卖果树,孙桂芳凑过去看了看,发现种类还挺多的,但她没有买,而是去看了看杨二爷爷他们后就回生产队了。

    “果树啊?”

    杨继西听她这么说,想了想后说起他们分到的一块山头,“本来是打算种松树的,但听你这么说,咱们可以种果树,还能养鸡呢。”

    “那就干,反正也没啥事儿。”

    孙桂芳道。

    想着队里的路挺宽的,为了好拉东西,杨继西去买了一辆三轮车回来,车上拉着桃树苗,一进生产队就被好些人盯着看。

    得知他要种一片桃林,大伙儿简直觉得有些浪费了,那么好的山头,就该种竹子才对。

    竹笋能吃,竹子能卖钱,夏天还能弄竹笋虫吃呢。

    杨继西和孙桂芳也没在乎外人的话,先把桃树种下,再去找人来把整个山都围了起来,队员看了后十分不解,为什么费这么大的力气搞这个,又不是院门。

    结果一问才知道是要养鸡。

    “这又是种树又是养鸡的,能成吗?”

    “不知道啊,这种养法我也是第一次听说。”

    不仅如此,杨继西和孙桂芳还买了不少养殖和种植类的书来看,每天晚上等看电视的人走后,他们洗漱完就会在堂屋里看书,还做笔记啥的。

    这么认真,让队长都去桃林那边看了好几次。

    孙母给他们寻好小鸡仔后,杨继西就过去拉回来放进桃林里,每天早上和晚上都会过去看看,喂的还是玉米糁,虽然不多,可队里的一些老人就有些看不过去了。

    “那可是粮食啊,咋喂给鸡吃呢!”

    “浪费粮食!”

    杨继西知道后,也跟他们解释了一番:“喂得很少,它们吃的还是地里的虫子居多。”

    他们在桃林的两处盖了鸡圈,一百多只鸡,想睡哪里就睡。

    这天杨继西发现少了一只鸡,便在桃林里转了一圈,最后发现一点鸡毛和血迹,这是黄鼠狼干的。

    杨继西想了个法子,用稻草穿着旧衣服搞在显眼的地方,一共好几个呢,还缠着几个小铃铛,风一吹便有声音。

    这还真能威慑到那东西,没有再来糟蹋鸡。

    很快就是秋收,杨继西和孙桂芳他们家的地算是少的了,所以秋收比较快,他们的收完了,就去帮孙父他们收,再回来帮康嫂收。

    团团一手拿着一根玉米秆,快乐地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杨继西和孙桂芳。

    他们背篓里是南瓜和黄瓜。

    嫣嫣走在最后,她背篓里的则是红辣椒。

    这全是地里搜出来的。

    南瓜能放很久,黄瓜就不行了,该腌的腌,该吃的吃。

    红辣椒就做辣椒酱,杨二奶奶做,孙桂芳和嫣嫣打下手。

    “明年团团也念一年级了。”杨二奶奶看了看和福娃一起吃玉米秆的团团道。

    “正想着送到哪里念好呢,”孙桂芳笑道,“镇上她认识的人多,县里呢教育资源那肯定是比镇上好的。”

    “这有啥犹豫的,就送县里,我带着,”杨二奶奶笑道,“在县里读不用小升初考试,是直升的。”

    她可和嫣嫣班里同学的长辈们交了朋友的,所以也知道一些升学的事儿。

    “那也是,”孙桂芳点头,“就是您一个人带两个孩子累了些。”

    “累啥啊,嫣嫣都不让我送了,我每天就做做饭,然后和你张姨一块儿逛逛街啥的,”杨二奶奶觉得比起家里的日子,在县城的日子是真的不错。

    于是家人商量后,决定明年送团团去县里念书。

    八月中旬,秋茶又开始采摘了,杨二奶奶在家帮着做饭,杨继西他们去采茶,这太阳可比春天的大,嫣嫣帮了半个月的忙,感觉自己都黑了不少。

    不过看见打包好的茶,她又觉得十分有成果。

    今年送茶嫣嫣跟着杨继西一道去的,她坐在小三轮的后面,帮着把茶稳住,杨继西在前面骑车。

    接连送了两天茶后,嫣嫣回去跟孙桂芳说:“我一定要好好念书,让你们过上更好的日子。”

    “好。”

    孙桂芳笑着摸了摸她的头。

    孩子们开学后,杨家大院又清静了许多,杨大爷爷这几天病了,咳得比较厉害,杨继西就带着他去卫生院看病。

    结果被告知很可能是肺癌,杨继西吓一跳,赶紧带杨大爷爷去县里检查,结果是中期。

    杨继西站在电话亭边上很久后,才给杨继康打了电话。

    杨继康听完后,也沉默了许久:“我这个月月底做完活儿就回来。”

    还有几天。

    “好,你路上小心。”

    杨继西说。

    接着又去找康嫂,康嫂正在家准备做饭,等孩子们回家就能吃上了,见杨继西来,脸色也不怎么好,当下心中一沉:“咋了?”

    “大爷病了,挺严重的。”

    康嫂赶紧跟邻居打了声招呼,让孩子们别担心,然后跟着他去了医院。

    杨大爷爷不知道啥叫肺癌,但是知道自己好像活不了多久了。

    他还在吊水,杨继西出去的时间并不长,一瓶水还没吊完呢。

    “没啥事儿,你哭啥,”见儿媳妇眼泪一直掉,杨大爷爷还笑着安抚她,“我都多大岁数了,不怕这个,医生说我能活好几年呢,我估摸着就是没这个病,我也就几年工夫了。”

    他都快八十岁了。

    康嫂越听越难受,又怕老爷子担心,索性去了厕所哭。

    杨继康给杨继红生产队打了电话,杨继红赶过来的时候,已经是半夜了。

    杨大爷爷正在睡觉。

    杨继红站在房门口看了看后,便和杨继西去了走廊里。

    她深深吸了口气:“我小时候其实挺恨他的,就没见过这么顾兄弟不顾自己媳妇儿孩子的人。后来我嫁人了,做母亲了,他的年纪也越来越大,心里的恨意也随着时间越来越少。”

    杨继西静静听着她说。

    “咋就得了这个病呢,让他少抽烟,欢欢和乐乐出生后,他也确实给戒了,咋就……”

    杨继红捂住脸蹲下身哭起来。

    杨继西知道这个时候说啥都不对,他只能在杨继红哭完后,递给她一点纸。

    有杨继红在这边,杨继西就先回东门巷睡觉。

    杨二奶奶这才知道杨大爷爷病了,她披着衣服坐在沙发上,长叹了一口气道:“给你康哥打电话没?”

    “打了,过两天就回来。”

    杨继西说。

    “那就好,”杨二奶奶点头,“你快去睡觉吧,明儿我也去看看他。”

    “欸。”杨继西确实有些累。

    翌日听见杨二奶奶招呼嫣嫣上学慢点的声音,杨继西起身洗漱,吃了早饭后就和杨二奶奶去了医院。

    杨继红和康嫂都在这了。

    欢欢和乐乐还不知道这个事儿,是杨大爷爷不让康嫂说的。

    他不想让孩子们分心,不好好念书。

    也不想再治病。

    “花那些冤枉钱干啥,我觉得我挺好的,吃医生开的药就行了,不用搞别的,你们要是硬逼着我治,我只觉得糟心得很!”

    杨大爷爷说着自己的眼睛也红了。

    杨二奶奶别过头,擦了擦自己的眼泪。

    “我们做不了主,等哥回来你跟他闹去。”杨继红梗着脖子道。

    “叫他回来干啥?”杨大爷爷更生气了,“让他别回来,干活赚钱要紧!”

    “大哥,你说这种话,是不是在伤孩子们的心啊!”杨二奶奶骂道,“你生了病,他还能好好干活吗?这心里肯定是惦记你的啊!”

    “我好得很,我没事儿咳咳咳……”

    他一激动,又咳起来了。

    杨继西赶紧给他倒了杯水,杨大爷爷喝了后,还在说不让杨继康回来的话。

    杨二奶奶给还想说啥的杨继红以及康嫂使了个眼色,二人便不再说话,杨继西在那边把杨大爷爷安抚好睡着后,一行人来到走廊上。

    “他脾气倔得很,”杨继红眉头紧皱,“只有哥管得住他,继西,你回去忙你的事儿吧,这有我们呢。”

    “是啊,你回去也正好跟娘带个话,”康嫂想了想,“让她别太难过。”

    杨继西应着。

    杨大奶奶前两天得到口信,说杨继西带石头爷爷去县里检查时,心里就慌慌的。

    孙桂芳没少过去陪她,可她就是觉得心里不得劲儿:“我总觉得要出事儿。”

    “大娘,别自己吓自己。”孙桂芳安抚着。

    杨老婆子他们也知道杨大爷爷去了县医院,这还没有回来,那肯定不是一点咳嗽的问题了,她见杨大奶奶担心得很,也没说啥不好听的话。

    “是啊大嫂,指不定是在县里逛了两天。”

    杨大奶奶抿了抿唇:“或许吧。”

    傍晚,杨继西回来后,杨大奶奶站在堂屋门口看着他。

    杨继西忽然觉得脚步有些沉,看他这样子,杨大奶奶叹了口气:“进来说吧。”

    听了杨继西的话后,杨大奶奶倒是挺平静的:“这老头子这么大把年纪了,还得了这么个病,真不知道说啥好。”

    前些年得了阑尾炎,割了阑尾后,觉得自己还挺牛的,别人问他是不是少一截肠子,他还把自己的疤给人家看。

    “大娘……”

    见她沉默,孙桂芳上前揽住她的肩膀有些担心。

    “没事儿,”杨大奶奶扯了扯嘴角,“我没事儿。”

    她恨他的时候,真的恨不得他去死,可当他正要面临死亡的时候,杨大奶奶心里非常不得劲儿。

    杨继康回来后,也没能改变杨大爷爷的想法,医生说不易动气,加上年纪也这么大了,吃药缓解也行。

    于是和杨继红一起把人带回了家。

    杨老汉知道他们回来后,便过来看杨大爷爷,见他神色也没啥变化,就是有些咳嗽,也觉得没啥事儿。

    杨大爷爷也说自己就是老毛病。

    他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啥病,更不想让石头和欢欢姐妹知道,所以能瞒着就瞒着。

    还特意叮嘱了杨二爷爷一家,都不准说。

    杨老汉也觉得没啥事儿,回去后却听杨老婆子道。

    “你真觉得大哥是老毛病犯了吗?”

    “那不然是啥?”

    杨老汉疑惑道。

    杨老婆子抿了抿唇:“如果是老毛病,继康咋回来了?”

    杨老汉一愣,心里也有些慌:“那、那还有啥病,指不定继康就是回来看看老人孩子啥的。”

    “反正我不信,继红的眼睛都肿成那样了。”杨老婆子嘀咕着。

    杨老汉巴拉了两口旱烟后,又背着手来到了杨大爷爷家:“继康,你出来我跟你说点事儿。”

    杨继康跟着他出去了。

    “你爹真没啥事儿?”

    杨老汉问。

    “嗯。”杨继康含糊应着。

    “那你这次回来是?”

    “那边的活儿做完了,我就想着回家待几年,爹娘年纪大了,多陪陪他们。”

    这话也没毛病,杨老汉便打消了怀疑,回去笑着跟杨老婆子说他们多心了,啥事儿没有。

    杨老婆子总觉得哪里怪怪的,可又不知道到底是哪里。

    杨继西和孙桂芳在桃林给鸡喂食时,孙桂芳道:“世事无常啊。”

    “别多想,”虽然这么说,可杨继西还是道,“咱们找个时间,把四个老人送到医院检查检查。”

    孙桂芳想了想:“全都去检查一下。”

    “成!”

    于是他们在周六的时候带着一家人去了医院,杨幺妹他们得知后也跟着一道去了。

    杨继康则是把杨大奶奶和康嫂她们母女叫上,跟着一道去。

    等待检查结果时,孙母还挺担心的,杨二奶奶心里也不平静。

    好在他们的情况都挺好,除了胃有点毛病,就是杨二爷爷的痔疮问题。

    “割了吧。”杨继西道。

    杨二爷爷屁股一紧:“我吃清淡点,别动我屁股!”

    “割了。”杨二奶奶毫不留情,拉着他就去找医生,孙父在后面起哄。

    “亲家公,割了就能继续吃辣椒了!”

    “爸,您这风湿也是个问题。”孙桂芳道。

    “还有你,”杨幺妹瞪着刘章,“咋有结石了?”

    “这个我真不知道。”刘章无辜得很。

    杨继西身体倍棒,孙桂芳则是颈椎有点问题,这可得重视的,不然以后严重了可治不好。

    杨二爷爷割了痔疮后,在县里住了半个月,铺子则是由孙桂芳看着,她每天都去卫生院那边针灸。

    得亏卫生院这边能行,不然就得去县医院。

    等杨二爷爷回到生产队的时候,第一时间就是到杨大爷爷家说自己的“遭遇。”

    杨大爷爷笑得不行:“你这毛病真的是,割了也好,现在舒服了吧?”

    杨二爷爷苦着脸:“你是不知道刚割了那两天我有多痛苦!上一次茅厕喊一次疼。”

    “会疼吗?”

    杨大爷爷一愣,“我割肠子的时候可不疼。”

    “……这好像不一样,反正我很惨。”杨二爷爷叹气道。

    更惨的是杨大爷爷出去遛弯时,把这事儿告诉了几个相熟的老伙计。

    这下整个生产队都知道他的屁股做了个小手术。

    社死的杨二爷爷好几天没出门,偏偏晚上有人来看电视的时候就问起这个事儿,杨二爷爷每次都脸红得不行。

    杨继西做饭也尽量做清淡些,让杨二爷爷恢复得更好后,再吃自己想吃的口味。

    杨二爷爷痛并快乐着,不过去和杨大爷爷遛弯的次数更多了,杨大爷爷知道他想多陪陪自己,也就任由他跟着。

    大柳树下,杨继康看着两个老爷子在小杨树那边和副队长说话,杨继西走过来道:“康哥,你之前不是说想开铺子吗?”

    几年都不出去,那也可以找点事儿来做的。

    “买房子花了不少钱,真要开铺子,就得管你们借钱咯。”

    杨继康笑道。

    “借,”杨继西笑眯眯地点头,“开个啥店?卖衣服?”

    “童装店吧,厂里正在做童装,拿货也方便。”杨继康说。